(頭條)
■記者下基層 走進桂祥鋁業(yè)之三
從20歲的青春小伙,到而立之年成為企業(yè)的技術骨干,12年來,宋增勇在桂祥鋁業(yè)任勞任怨、默默奉獻,與企業(yè)共成長、同發(fā)展。
用青春鑄就事業(yè)
本報記者 陳爽
(小標題)愛崗敬業(yè),看好企業(yè)未來發(fā)展前景
每天早晨6點40分,桂祥鋁業(yè)擠壓車間主任宋增勇都會準時趕到公司開班前會,常年如此,風雨無阻。
2003年,宋增勇被桂祥鋁業(yè)總經理劉飛從青島中泰鋁業(yè)聘請到萊蕪,一待就是12年。宋增勇說:“公司實行產量工資,多勞多得,工資上不封頂,并且我也很看好企業(yè)未來發(fā)展前景。”
“放心做,遇到困難直接跟我講。”宋增勇初來乍到,劉飛就是這么跟他講的。這句話,他至今記憶猶新,也更堅定了他在萊蕪安家落戶的決心。
2007年,宋增勇與在淄博沂源老家的愛人結婚,兩地分居。劉飛了解情況后,馬上在公司安排宿舍,讓宋增勇把妻子接到萊蕪一起居住。孩子8歲時,劉飛又在城里給宋增勇一家找了房子,方便孩子上學。
(小標題)信守承諾,加班也要完成訂單 “模具出現(xiàn)劃痕,不能正常生產了。”今年5月13日夜里2點半,一陣緊促的電話鈴打斷了宋增勇的睡眠。當天夜班生產的是幕墻型材,客戶要求第2天就要發(fā)往濟南。 宋增勇接到電話后,馬上趕到車間。對僅有的一套模具重新拋光、修復,一直忙到天亮。 像這樣的緊急情況還有很多。今年4月份,桂祥鋁業(yè)接到了一個青島客戶制造鋁道軌的訂單。宋增勇說:“這批貨標準較高,客戶要求比較嚴格,要貨比較急。”初次制作新產品,宋增勇心里并沒有太大把握。 “如果這批貨能夠順利發(fā)出,公司就會多一個長期客戶。”為了讓產品符合客戶標準,宋增勇親自操作,反復試壓、修改模具、打印樣品,忙到夜里3點半,終于制作出了符合客戶基本要求的樣品。客戶沒想到,早晨9點這批價值20萬元的鋁道軌就順利發(fā)貨了。 “‘誠信為本,用戶至上’是企業(yè)一直以來奉行的準則,也是我們員工堅守誠信、認真對待客戶的每一個訂單的準則。只要接了訂單,加班加點也要確保完成任務。” 宋增勇說,像這樣的緊急訂單,幾乎每個月都會碰到。 (小標題)自主研發(fā),產品填補國內行業(yè)空白 今年2月份,桂祥鋁業(yè)與中國北方車輛集團簽訂長期戰(zhàn)略合作協(xié)議,為其生產高鐵用真空高等玻璃生產線設備中的鋁導輥。在此之前,這種鋁導輥只能從日本進口,價格很高。 去年10月份,北車集團幾經周折找到桂祥鋁業(yè),商討合作事宜。在幾次與北車集團對接后,宋增勇開始嘗試這種新產品的研發(fā)。 “生產鋁導輥需要特殊材質,常用的鋁材根本達不到生產要求,需要在鋁合得獎號6005這種鋁材上做深加工。”反復思考后,宋增勇重做了鋁合得獎號6005的材質報表,調整了成分搭配比例。 那段時間,宋增勇廢寢忘食,反復論證試驗,幾天沒有回過家。功夫不負有心人,宋增勇終于研發(fā)出符合標準的鋁導輥,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,替代了日本產品。 “人活著就要不斷挑戰(zhàn)、戰(zhàn)勝自我才能進步。只有不斷創(chuàng)新,公司才能更與時俱進。”宋增勇說道。